僻遠鄉間的偶爾會見到一種開著粉色小花的玫瑰,不過樣子和我們常見的玫瑰花略有不同。叢開的小花長得極為清秀,沒有市面玫瑰的那種豔氣,亦沒有那股濃烈的脂粉味,而是帶著一股水果般的甜馨氣息,花色還會隨著光線強度而變化。這種有著原始而古老況味的粉月季,應是在那久遠的年代先民從內地帶到台灣的。在這充斥著各種爭奇鬥豔玫瑰的市井中,偶而遇到這默默開落的粉月季,竟也讓人格外發思古之幽情。
雖然粉月季沒有現代玫瑰的香豔,但也別小看它了。粉月季不僅是名揚西方的名花,更是現代玫瑰的祖宗。當它在兩百多年前來到歐洲時,可是大大的震驚西方人。因為當時西方的玫瑰品種如法國薔薇和白薔薇,一年都只能開一次花,而粉月季四季開花不斷的能力因此被當時的植物學家視為不可思議的驚人現象,進而將它開花不斷的基因導入了西方玫瑰,才正式開啟了現代玫瑰的劃時代序幕,所以今天市面上那些爭奇鬥豔的玫瑰,看到它可都是要叫聲老祖宗的呢!
粉月季相當適應台灣氣候,因此也有玩家拿它做砧木,嫁接成樹玫瑰,不過吸芽多,不易取得長筍芽,因此近來比較少用了。
南宋《調燮類編》提到:「月月紅凡開花後,即去其蒂,勿令長大,則花隨發無已。」亦即月季花謝後,須剪去果實不要讓它發育,如此就能開花不斷。」
明代《遵生八箋》亦提到:「月季花【二種】俗名月月紅。凡花開後,即去其蒂,勿令長大,則花隨發無已。二種雖雪中亦花,有粉白色者,甚奇。月季非長春,另是一種,按月發花,色相妙甚。」
明代《本草綱目》「時珍曰∶處處人家多栽插之,亦薔薇類也。青莖長蔓硬刺,葉小於薔薇,而花深紅,千葉濃瓣,逐月開放,不結子也。」
清代李漁《閒情偶寄》「月月紅 俗云:“人無千日好,花難四季紅。”四季能紅者,觀有此花,是欲矯俗言之失也。花能矯俗言之失,何人情反聽其驗乎?綴屏之花,此為第一。所苦者樹不能高,故此花一名“瘦客”。然予復有用短之法,乃為市井之人強迫而成者也。法在屏制之第三幅。此花有紅、白及淡紅三本,結屏必須同植。
此花又名“長春”,又名“鬥雪”,又名“勝春”,又名“月季”。予於種種之外,複增一名,曰“斷續花”。花之斷而能續,續而複能斷者,只有此種。因其所開不繁,留為可繼,故能綿邈若此;其餘一切之不能續者,非不能續,正以其不能斷耳。」
從前人的描述可知,(一)月季花開花後須剪除凋謝的花蒂,即能不斷開花。(二)此花耐寒性極佳,甚至能夠雪中開花。(三)花色主要有紅、淡紅、白三色。(四)長勢瘦高,故名瘦客,可與攀藤花卉同種,更添繽紛。